慈光山僧團











活動報導

傳愛助原鄉

關懷青山小幼苗  甘露潤撫原鄉人

文◎果穗

       仁愛鄉位於臺灣中央,面積幅員廣闊,四周群山環繞、峰巒疊翠,蘊藏了多采多姿的自然風光,加上多元的民族文化,更造就了當地豐富又特殊的人文景象。然境內地勢高聳陡峭,使得生活在原鄉的人們時刻都有著與天災共存的風險。每每天然災害,常首當其衝遭逢嚴重創傷。生命、財產和精神的損失,對於相對弱勢的原住民族而言,無疑是雪上加霜。但土地就是原住民的家,天性樂觀開朗、堅韌純樸的民族特性,也成為他們受災後,屢屢投入重建家園的最大動力。

       八月初,卡努颱風外圍環流帶來超大豪雨,降雨集中且快速,豐沛的雨量重創南投縣仁愛鄉,造成坍方、落石及溪水暴漲,土石流挾帶雜物從山坡沖刷而下,有的道路成了溪流,或是柔腸寸斷,村內的民宅、車輛遭到土石掩埋,停電、缺水、缺糧,災情慘重。歷經連日搶修,陸續恢復通車,災害復建也積極展開,終於可稍見復甦曙光。

       由於先前道路中斷,無法第一時間前往關心。開學在即,經與學校聯繫,得知學校均遭受淹水、土石流之患,有些設備也毀損;但大半業已整理就緒,準備迎接新學期到來。然宥於資源短缺,推動新學期課程經費不足,希望能提供協助以解燃眉之急。也有少數同學家庭災情慘重,家長平日務農或打零工為業,家庭生計普遍困難,亟待外界支援。秉持「教育不能等」理念,協助偏鄉教育持續發展,僧團「傳愛助原鄉」活動,九月七日、十八日三部車輛載著許多餅乾、筆袋和物資沿著崎嶇鄉道,緩緩前進互助、萬豐、都達、廬山四所國小進行關懷慰訪。依據各校需求,贊助學校圖書設備、發展校園特色課程和推動兒童讀經、更新資訊教學設備等經費,並發放受災同學急難救助金,協助其早日恢復正常生活。

       這趟原鄉行來回走了一百七十多公里,一路蜿蜒的鄉道百轉千迴,沿途層巒起伏、薄霧瀰漫,頓時有遠離塵囂之感;然土石滑落、道路坍方,大自然千瘡百孔的景致亦不時映入眼簾,睹見大自然巧奪天工和無情傷害,許多的不捨和感觸不禁油然而生。

       現今社會城鄉差距不斷擴大,教育M型化日益嚴重,生活在高山地區偏鄉部落的孩童,除了教育資源、生活機能普遍不足,有些弱勢孩童更是面臨家庭失能、單親或隔代教養等因緣,無法得到家庭適切的支持,加上高風險的生活環境,隨時存在各種傷害和威脅,因此學童在學習能力、身心發展及才能培育常會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。此時學校適時提供關懷協助,儼然成為孩童們一個溫暖的避風港。多年來,雖然政府和社會極度重視偏鄉教育,不斷給予關注和協助,期能改善原鄉地區的教育環境,讓部落孩子有好的教育基礎,進而未來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,擁有更寬廣的人生旅程,甚而有脫貧翻身的機會。

       然事實與理想總是有些距離,未來仍是需要社會挹注更多資源,且讓我們用慈悲喜捨繼續灌溉原鄉小幼苗,祝福他們遠離災難、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,時時快樂學習,健康成長茁壯,擁有足夠的智慧、信心和勇氣,迎向未來人生的挑戰。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文殊院 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東興巷24-7號  電話:049-2896352  傳真:049-2898193
地藏院 南投縣埔里鎮牛眠里牛尾路1-12號  電話:049-2932588  傳真:049-29312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