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乘文集











般若園地

輪迴根本

文、圖◎吳泥

 原文

  圓覺1謂輪迴以愛欲為根本,而此愛欲,百計制之,莫可除滅。蓋賁、育2無所施其勇,良、平3無所用其智,而離婁、公輸4無所著其明巧者也。雖不淨觀5正彼對治,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,祗見其淨,不見其不淨。觀法精微,鮮克成就。然則竟如之何?經云:「欲生於汝意,意以思想生。」6今觀此想,復從何生?研之究之,又研究之,研之不休,究之不已,老鼠入牛角,當必有倒斷處。

釋義

  《圓覺經》說愛欲是輪迴的根本,而這些愛欲,即使千方百計想要制伏,也無法除滅。像是孟賁、夏育無法施展他們的勇武,張良、陳平無法使用他們的智謀,而離婁、公輸子也無法憑藉他們的明與巧。雖然不淨觀正好對治愛欲,但諸多凡夫障重染深,只見其淨,不見其不淨。不淨觀法雖然精細微妙,卻也鮮少有人能修成。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?經云:「欲生於汝意,意以思想生。」現在觀照愛欲這個想法,究竟是從哪裡產生的呢?研之究之,又研究之,研之不休,究之不已,就像把老鼠逼入牛角,欲念總有了斷除滅的一天。

註釋

  1.圓覺:即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,簡稱《圓覺經》,漢地大乘佛教各宗派所十分推崇的經典。

  2.賁、育:孟賁、夏育,皆戰國時衛國人,著名勇士。

  3.良、平:張良、陳平,為漢初著名謀士。

  4.離婁、公輸:離婁,即離朱,黃帝時人,能於百步之外,見秋毫之末。公輸:公輸子,即魯班,春秋時名匠。《孟子》中將二者並列:「離婁之明,公輸子之巧,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員。」

  5.不淨觀:佛教用語,五停心觀之一,用來對治貪心的修行方法,可分為觀自身不淨和觀他身不淨兩種。透過思惟人身種種的不淨,而生起厭離心,不貪著世間的快樂。(摘自《教育部國語辭典》)

  6.欲生於汝意,意以思想生:出自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(守遂註本)。佛言:有人患淫不止,欲自斷陰。佛謂之曰:「若斷其陰,不如斷心。心如功曹,功曹若止,從者都息。邪心不止,斷陰何益﹖」佛為說偈:「欲生於汝意,意以思想生;二心各寂靜,非色亦非行。」佛言:「此偈是迦葉佛說。」(功曹:漢代官職名,通常屬於郡守的幕僚,主要職掌人事,也可以評議政務。)

感言

  輪迴的根本,追根究底,就是我們這顆認假為真的妄心。

  《金剛經》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

  《圓覺經》說:「善男子!知幻即離,不作方便;離幻即覺,亦無漸次。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,如是乃能永離諸幻。」

  在娑婆世間就好比夜裡做夢,如此真實,卻是虛妄,如永嘉禪師《證道歌》之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!知此是三界火宅,無論夢境好壞,心常保持清淨,知出離而不執取,方能跨越無休無止輪迴的束縛。


文殊院 南投縣魚池鄉東池村東興巷24-7號  電話:049-2896352  傳真:049-2898193
地藏院 南投縣埔里鎮牛眠里牛尾路1-12號  電話:049-2932588  傳真:049-29312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