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◎常首
等待受戒的日子,轉眼間已過兩年半了。剃度之後,受疫情波及,報名受戒的戒常住,突然取消傳戒,從很期待的心情,轉變回歸平常心。而後,得知佛光山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,卻又是另一番考驗,從體檢、拜會戒會長老、書面審查、加入會員、通知面試、寄發錄取通知、快篩報到等,所有因緣都需具足才能成就,真是千言萬言,萬般辛苦。
出發前一天,向常住及師長告假,整個人就是莫名的想哭。早課結束,衝回寮房,才知道,原來是因為捨不得離開常住,感覺自己已經住好久、好久,不僅僅只是兩年半的日子。
抵達戒場,報到分班後,叢林佛教學院的生活,簡直是魔鬼訓練營。沒想到,在這個時代,糾察師手上還拿著教鞭,一副怒目金剛的樣子,眼角餘光只要瞄到穿著金黃色袈裟的師父,不禁感到敬畏、害怕,深怕哪裡沒做好被處罰。
戒會規約嚴謹,對生活教育、威儀都很重視,一律按照規定,例如:毛巾吊掛要四角貼齊,臉盆裡的漱口杯、牙刷、香皂、洗衣刷、洗衣粉都有一定的擺放位置,晾曬衣物有一定的包法,個人床頭櫃內的物品也要按固定位置排列,棉被要折成四角的豆干形狀,站立時要腰杆挺直,合掌要雙手貼合90度,課誦時要大聲唱誦等。
清晨,聽到走廊搖鈴響才可下單,十分鐘內要完成上淨房、刷牙、折棉被,引禮法師喊著:「動作加快!3分鐘內所作皆辦。」此外,一定要在起床後才可以開始折棉被,開大靜之後不能隨意擾眾。晨鐘叩鐘聽到第二通快鐘前,就要下樓排班站好,遲到者馬上被叫到中間圓門罰站。總之,不如法的行為,會被公佈在大眾前表堂(指有了過失,要有所譴責、處罰,要告之大眾)、被處罰抄寫《心經》N遍,或至大雄寶殿跪香。
「金剛怒目,象徵威力的折伏;菩薩低眉,代表慈悲的攝受。」對新戒來說,高標的嚴厲規範,才是真正的慈悲。
得戒和尚星雲大師曾說:「出家人,是無形道人。」出家後,就要做一番大改造,重新脫胎換骨,嚴格地調教我們的威儀、儀態。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」,無形中有一股威嚴的氣質,不怒而威,令人一見自然生起敬畏之心,也在增進我們的道業與累積福德資糧。
戒期中,有位尊證阿闍黎開示說:「肯發心,就有力量。也許眼前所見,一無所有,但肯發心立願行菩薩道,就有無限的可能。有所求的付出,反而有心栽花花不開;無所求的奉獻,可能無心插柳柳成蔭。」
有一天,隊伍行進間,陪堂和尚說:「要留意旁邊行進者的速度,隨時互相調整,當你眼中有別人時,你的心裡才有眾生。」聽後,深感震撼。佛法,就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裡,在言行間。諸佛經道,難得難聞;能遇善知識,聞法能行,更是難能可貴。
戒期只有短短16天,每天都過得充實,早晚課、習禪、背誦考核、寫戒壇日記、講戒法、演禮、懺摩、演講開示、禪堂跑香、行腳訓練。印象深刻的是在禪堂跑香、坐香,維那法師大聲呼:「行起來!」大家沿著禪堂中間佛龕繞圈,越內圈的人,跑的速度要越快。禪師又呼:「提起正念!」喝斥大家要攝心專注,注意腳下的速度,總共輪番三回。
禪堂有一句話:「跑香跑得透,坐香坐得穩。」這些體驗就是讓你在動靜之間轉換,動而若靜,靜中思動。
另一特別的體驗是行腳托鉢。當司儀法師高喊:「行腳啟程!」隨之燃起鞭炮,敲著銅鑼,舉起國旗,也高舉行腳宗旨布旗,所到之處都是長長的人龍。第一次看到佛教的盛典,辦得像在迎媽祖一樣的熱鬧,佛祖車的車輪底下居然也可以「鑽轎腳」,信眾趴跪在路面上,等待佛祖車經過,令人看傻了眼。這不是佛教嗎?怎麼會有道教的民間習俗?爾後得知,星雲大師曾說:「也許有些信眾,一輩子只有這個機會能與佛教擦身,所以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度眾的因緣。」原來是大師為眾生廣開方便門。
托鉢途中,我也被信眾的熱情所感動。托鉢的意義,是為福利世人,給予眾生種福田的機會,令廣大的有緣、無緣眾生,多一分植福、供養三寶的因緣,種植未來解脫之因。
一天下來,天氣多變,從飄著微微細雨,到豔陽高照,接著是風狂雨驟的天氣,抵達台中西屯最後一站時,風雨之大就像颳颱風。天氣的明顯變化,讓我體會到人生無常,了解到什麼才是真常。
受戒過程,都是很棒的回憶,在眾生渴法的眼神中,期許自己發廣大心、立堅固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