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◎陳玫秀
今年,是我嫁為人婦後的第18年,第一次參加地藏院「清明報恩」法會;同時,也是第一次在清明時節上七佛寶塔,以一炷心香和爸爸、媽媽及哥哥說說話。
回想過去近半百的歲月中,那些或大或小的不順遂,是以什麼樣的心情與心境去面對?而今在知天命之年,有了不同的體悟。孔子說:「五十而知天命。」意思是「人生已經過了一大半,思想越臻成熟,很多事已成定局,該順應天命,了解自己在人世中的定位,對於名利也不再汲汲營營」。而我的這些體悟,要從年邁的父親,在去年(2022)父親節前夕往生的事說起。
台北的表姑姑,時常在電話噓寒問暖之餘,不忘提醒父親要念佛。民國91年(2002),母親重病住院時,在台中榮總遇到一位學佛的看護,受她的影響,我們因此與水里蓮因寺結緣。記得當年我們兄妹四人,帶著媽媽的身分證,到苗栗九華山朝山,祈求觀世音菩薩加被,保佑母親早日脫離病苦。朝山後不久,受肝病折磨已久的母親捨報了,骨灰安厝在地藏院七佛寶塔;百日時,夢見母親面帶微笑和我道別,夢境景象鮮明。二十年歲月,倏忽即逝。去年(2022),83歲的父親,在父親節前夕安詳往生。
身為老么,從小就跟父親非常親近,直到大學畢業,每次年節返鄉,總是黏著父親騎著摩托車上街買菜。母親早逝,父親難免孤單寂寞,我們這些子孫便成為父親的生活重心。
六年前,哥哥因病遽逝,表面上看起來平靜的父親,身體漸漸大不如前,從時常摔倒、無法行動,到臨終,一切雖然來的迅速,但父親始終頭腦清晰。所幸,在父親完全無法行動之前,嫂嫂與侄子、侄女、姐姐,常常帶著父親回山參加農禪活動或寶塔共修。在父親往生後的第一個年初二,我們一家來到農禪,在觀看父親節活動的影片中,看到了父親,當場淚如雨下:「父親啊!第一個沒有您的年初二,您用這樣的方式撫慰我。」
父親為人熱心、善良、正直和通達,晚年因老化身受病苦,平日照顧父親的姐姐,時常提到父親的情況,怕我一時無法承受。
去年(2022)七月初,再度返家時,父親言語能力已大不如前。一天凌晨,做了個惡夢,夢見父親笑著跟我道別,說他要走了。我哭著不讓父親走,有種焦躁不安的感覺,而後父親出現種種異常現象,讓我們感到害怕父親就要走了。
父親節前一週,我們相約提前回家,圍繞在父親身邊聊著日常;父親雖已無法言語,但耳識仍然未壞。姐姐鼓起勇氣對父親說:「爸爸,辛苦了!萬緣放下,放下老化的軀殼,放下對子孫的擔憂,跟著佛菩薩修行。」
父親節前夕,父親離開了我們,悲痛雖然在所難免,但看到深受病苦的父親能安詳捨報,心中只有對佛菩薩的感恩。在法師及居士們助念16個小時後,父親四肢柔軟,面容安詳。此時,我再度重持《地藏經》,迴向父親能往生極樂佛國。
2022年12月19日,大兒子的情緒出現了巨大的變化,因緣際會之下,開啟了我們全家與地藏院的因緣。兒子皈依後,暫住在地藏院,我們因此得以常回地藏院;看到兒子的轉變,更是體會到佛法的不可思議。
地藏院的法師與居士們,陪伴我走過父喪,幫助我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,讓我深受感動。回山變成生活中最期待的事,參與農禪出坡、聆聽法師開示,更是每週生活的重點。
農禪出坡,是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踏實的生活態度;除草、鬆土、播種、插苗、施肥、收成,各有其時節,也有其對應的人生道理。
「惡因緣即是善因緣」,失去了親愛的父親,兒子的身體又出現狀況,加上工作上的不順遂,原本愁雲慘霧隨時就要崩垮的家,在許多善知識的協助與鼓勵下慢慢好轉。
佛法難聞今已聞,如〈普賢菩薩警眾偈〉云: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當勤精進,如救頭燃,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。」我們當發願努力成就一切,以報答師恩、父母恩及佛菩薩的恩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