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廚、撰文、攝影◎簡國書
編按:邀請私廚阿國師來掌料理專欄,不僅僅是他的廚藝細緻動人,更因為他堅持在地農食,尤其是跑全台灣探訪尋找友善農作食材。聽阿國師說料理,不僅僅是料理,還有許多生在台灣才懂得的滋味。
春天,我最看重的料理期待就是「吃潤餅」。小時候總盼著清明時節到來,此際在南台灣有吃潤餅捲的食俗,加上當時的兒童節連假,總讓我有春天真美好的夢幻。但,本次料理沒有要介紹潤餅捲,而是設想家家戶戶享用潤餅之後,若有過剩的餅皮該如何處理?
大家可能覺得這問題多慮了,剩下的餅皮不就繼續用來捲潤餅嗎?我的經驗可不是這樣!潤餅之所以精采迷人,常在於餡料多元豐富,看似簡單的包捲即食,背後需要備料的功夫可一點也不少。倘若剩下的餅皮只有三、五張,要再來一次潤餅全餐,我想掌廚人大概會翻臉哦!
剩食化身盛宴,一直是我在料理教學中的重要思考。這次我們的料理線索就從八張潤餅皮開始,看如何變成一道可以讓全家人享用的大菜。通常市場上的潤餅皮都是秤斤賣,八張餅皮大約是半斤重。(看各地師傅手路,會略有增減。)
炸芋捲
【材料】
潤餅皮8張
芋頭450克(大約2/3顆芋頭,剩下的怎麼辦?別急,繼續往下看。)
龍眼乾肉50克
白砂糖80克
鹽巴5克
花生油或橄欖油40克
適合油炸的食用油適量
【作法與好味訣竅】★為料理重點
先準備製作炸芋捲用的芋泥;熟悉這個作法,也可以用來單獨製作芋泥。
上市場挑選芋頭時,我偏好在一堆芋頭中,選擇個頭差不多大小,手拿重量感覺比較輕的,這樣容易挑中口感較鬆軟的。芋皮碰到手容易發癢,戴個手套工作較不費事,萬一碰到了手癢怎麼辦?記得,放一盆熱水,大約就是洗澡時可以忍受的最高溫,浸泡三到五分鐘應可緩解。
芋頭切塊,盡量切成不規則體★。原因是接著要放入電鍋蒸到熟軟,過多平整的切面,放置時容易緊貼鍋底,造成蒸氣接觸不到的部位不易蒸軟。放芋頭塊的內鍋不用加水,外鍋放三杯水。此時切碎的龍眼乾也放入一起蒸★,香氣會更透入芋泥。
我選用的是帶殼柴燻龍眼乾,產自南投中寮。大家可能會說:「購買已經去殼剝肉的龍眼乾比較省事。」對,省事!但香氣完全不一樣,那股柴火的煙燻味,可不是方便省事就可以有的。龍眼乾取肉過程很費事,試遍網路大家介紹的工具,還是洗淨雙手用指甲摳最快。(所以,我不敢買別人剝好的。)
電鍋跳起後,就可以加入「白砂糖、鹽巴、花生油或橄欖油」,趁熱將芋頭、龍眼肉一起壓碎成泥。如果手邊沒有適合壓泥的工具,找一個大一點的耐熱塑膠袋,放進所有食材之後,用捏的、敲的、摔的,通通都可以。雙手萬能,手製的芋泥更軟滑。
芋泥稍微放涼之後,就可以用潤餅皮捲起來。降溫後的芋泥不太沾手,也很好塑形,放在潤餅皮上後可以用手先捏成長條狀★,捲起來後才會漂亮一致。每捲大約取80克重的餡料,捲起來後收口處沾點水朝下壓放五分鐘★,這樣炸的時候就不易開口。
接著就可以下鍋油炸,不要心急,用少一點的油,一捲一捲慢慢炸,八捲花不了太多時間;因為用一大鍋油一次炸八捲,剩下的回鍋油不知如何是好。芋泥捲餡料都是熟的,下鍋油炸的時間只要外皮金黃,就可以撈起瀝乾、切塊上桌。
下鍋的時機該如何判斷?★如果您有溫度計,請在160度下鍋★。如果沒有,捏幾塊潤餅皮的邊角屑備用,當屑屑丟入油鍋,迅速浮起冒泡,就是可以下鍋的溫度囉。至於剩下不到半顆的芋頭,這道菜是我媽媽家傳的台南料理,叫做「鹹粿」。「粿」,不只泛指米製品,還包含許多形狀結塊的物件,這道沒有米料的食物叫「鹹粿」,曬乾的柿餅我們也叫「柿粿」、蚵乾叫「蚵粿」,好深奧歐!
【材料】
芋頭簽(刨絲)約200克
香菇2朵
菜脯(老菜脯尤佳)少許
地瓜粉、沙拉油、白砂糖適量
【作法與好味訣竅】★為料理重點
這個作法極簡便,備料時,先用冷水泡開香菇,留下的香菇水繼續泡菜脯。香菇、菜脯擰乾切碎。泡過香菇、菜脯的水繼續加入地瓜粉拌開,準備勾芡用。
炒鍋加熱,依序放入沙拉油、香菇及菜脯,略微炒香之後再放入芋頭簽一起炒到軟,接著下點白砂糖。不特別放鹽的理由是因為勾芡水中已經有菜脯的鹽分,所以口味請自行斟酌。起鍋前,加入勾芡水,讓所有食材可以糊在一起即可。
最後是塑形,找一個有點深度的盤子或大碗,將炒好的料倒入,用湯匙輕輕稍微壓緊,完全放涼後再倒扣盛盤★,才會冷凝成一個小小山丘的粿形。沒錯,這道菜是冷著吃,小學時每當放學回家,發現廚房裡有這道涼菜,會如同中了愛國獎券般的興奮。
料理的祕訣不在廚藝,在於開始動手,各種伴隨著記憶而來的生命片段讓人回味無窮。動手的過程是一種享受,在沒有時間壓力下好好地做一道菜,即便使用的材料是剩食,每個人都會發現做料理的美好。祝大家動手愉快。